曾经的世界第四大湖咸海,几十年来水面迅速萎缩,并带来盐沙暴、农田盐碱化、生物物种锐减等严重的生态问题。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多年来与中亚国家保持合作,开展了一系列咸海生态恢复行动。未来三年,中方科研人员将协助中亚国家提出解决咸海生态系统恢复与水资源管理方案,为咸海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与改善作出贡献。
记者11日从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获悉,依托于该所建立的中科院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简称中亚中心),于6月初在乌兹别克斯坦主办了“咸海水与生态相互关系与协同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尼泊尔等国的科研院所与高校相关领域专家代表参加会议。
中亚中心主任陈曦介绍,咸海危机是中亚生态环境领域的重大问题,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需要面对且需予以切实解决的问题,亟须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框架下寻找治理咸海的新途径。希望未来三年双方通过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开展耐盐植物种植试验示范,开展咸海盐尘暴-沙尘暴监测,并结合我国先进的生态系统恢复理念与技术,共同提出解决咸海生态系统恢复与水资源管理方案,为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基金会提供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路线图和“拯救咸海”计划,为咸海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与改善作出应有贡献。
近日,位于乌兹别克斯坦的穆依纳克咸海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研究站正式揭牌,以便进一步深入探究咸海的生态变迁。
该研究站是中亚中心在乌兹别克斯坦成立的第三个研究站,将纳入“中亚地区生态系统野外站网络”观测体系,并积极将其打造成为具备野外实时观测、室内基础实验分析与技术试验示范一体化的国际先进观测研究平台,为进一步制定咸海生态恢复方案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