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友好商场服务台设置的无障碍服务专区,可免费为残疾人提供轮椅等设备。
图为水磨沟区温泉西路0870号公厕内专为残疾人设置的无障碍设施。 (记者郭玲 王磊摄)
新疆网讯(记者贾梦妍 郭军鸽 郭玲 梁乐 王媛媛 盖煜 王磊 牟敏 唐红梅 马婷 梁淑芳 宋建华)无障碍坡道、无障碍服务台、无障碍洗手间……在乌鲁木齐,无障碍设施遍布各个角落。
肢体残障人士王女士出门办事时,乘坐公交车、进入办事大厅均有无障碍设施,这些细节让她感到温暖和便利。
记者从市城市管理局(行政执法局)了解到,我市无障碍设施设置中,城市主干道路沿石坡道设置率达84.35%,盲道设置率达89.94%,出入口盲道与道路盲道相衔接比例达98%。
随着我市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越来越完善,以及“无障碍进家庭”等项目的推进,残障人士的生活愈加便利。
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高标准
一直以来,乌鲁木齐新建改建道路都是按照国家设计规范要求来设置无障碍设施。例如河马泉新区建设的紫云路、明月路、德馨路、秋实路、华瑞街、东庭街、长乐街、春华街、苏州路东延9条道路全部设置盲道和沿石坡道,盲道宽度在40至80厘米不等。
记者从市建设局(人防办)了解到,我市新建改建道路工程,无论是前期图纸审核还是后期竣工验收,无障碍设施都是一项必查的内容。
在乌鲁木齐市大型商超、医院及银行网点等处,设置有无障碍通道、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停车位等,并摆放明显标识。
在友好商场,从门口的无障碍坡道进入后,可以在商场内继续沿着无障碍坡道上下楼层。同时,商场内设置了两处无障碍卫生间,内有扶手、多功能台等,商场服务台也会免费提供轮椅等。
友好商场总经理徐俐媛说,商场在经营过程中不断完善设备设施,对无障碍环境进行提升和改善。
结合旅游发展,乌鲁木齐县将无障碍环境建设充分融入景区景点建设中:设置无障碍通道、专用停车位;推出轮椅寄存、快速通道申请等无障碍旅游服务;配备残障人士卫生间……实现无障碍环境建设与旅游发展建设相结合。
在天山大峡谷景区,除了专用的停车位、卫生间及坡道,游客服务中心也配备轮椅等,方便使用。“对于听障人士,我们也提供助听器。同时,景区还安排了专门的志愿者提供各类爱心服务。”天山大峡谷景区营销部主任毛红军说。
记者了解到,去年,乌鲁木齐市残联积极争取上级残疾人事业发展资金3300余万元,全部用于残疾人康复、托养、无障碍设施改造、就业等民生保障重点工作。全市完成2021年度重度困难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1000户,改善残疾人家庭生活环境。
无障碍设施设置:有亮点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反映一个城市温度与包容度的“试金石”。
去年起,市公交集团引进的238辆新车和市珍宝巴士引进的50辆新车,均新增了方便残疾人上下车的无障碍设施。
这批车辆在后门台阶处安装有伸缩踏板,只需将两级台阶处的环扣拉起,就可形成一个缓坡直接对接地面,车内还有专门的轮椅停放区域。
乌鲁木齐市常规公交车内也都设有爱心专坐,座椅上有明显标识。残疾人办理爱心卡后,还可免费乘车。
位于人民广场西侧的“五星级”公厕,内外均增设了残疾人通道、扶手等设施设备。同时,拆除了室内部分蹲位,改造成方便残疾人如厕的坐便器并加装扶手。
我市在新建改建公厕过程中,均增设无障碍卫生间,大大方便了残障人士。
在沙依巴克区友好南路片区,MM2购物中心、如意酒店内均设有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免费为听力残疾人士提供手写板,为肢体残疾人士提供拐杖、轮椅。
乌鲁木齐市各养老机构从老年人、残疾人身心状况出发,提供安全、舒适的无障碍环境,力求做到“行无障碍,心无边界”。
无障碍设施改造:进家庭
今年,我市将推进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积极争取无障碍资金落实到困难残疾人家庭,方便残疾人出行就业,提高残疾人生活品质。
天山区49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去年实施了地面平整及坡化、低位灶台(盲人家庭有煤气泄漏报警装置)、房门改造、坐便器改造,安装卫生间扶手或抓杆、防滑垫等设施。
今年,天山区残联还将继续对210户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化改造。天山区残联理事长张睿说,无障碍设施的改造提高了残疾人生活质量,让残疾人深切体会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
目前,沙依巴克区残疾人联合会正在为残疾人家庭增添无障碍设施。
“沙依巴克区共有900名残疾人。我们制定了五年规划,分批进行改造,确保每户残疾人家庭内均设有符合残疾人生活需求的无障碍设施。”沙依巴克区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陈凯说。
高新区(新市区)为残疾人、行动不便居民安装无障碍设施,包括卫生间坐便椅、扶手、淋浴椅、防滑地胶等,同时推进、完善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改造。
水磨沟区景秀山庄小区居民艾尼娃儿·艾海买提江的孩子患智力和肢体残疾,水磨沟区残联工作人员刘大江上门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调查,为孩子安装夜灯和学习辅助器具。水磨沟区残联理事长穆兰娟说,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的实施,从根本上改善了部分重度残疾人家庭配套设施及出行条件。
经开区(头屯河区)残联对残疾人家庭安装扶手、升降灶台等无障碍设施,满足残疾人基本生活需求。同时配备残疾人适用的生活必需品,包括闪光烧水壶、助听电话、盲人电磁炉等,方便残疾人生活自理。目前已为232名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
古牧地东路北苑社区居民陈爱琴肢体二级残疾,在米东区残联的帮助下,她家去年进行了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生活变得更加方便。米东区残联理事长杨文学说,今年将继续为100户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
达坂城区残联有针对性地对残疾人开展服务,如免费中医理疗服务等。达坂城区残联理事长徐东林说,今年还将个性化改造十余户残疾人的家庭设施,让残疾人住得舒心、用得安全。
如今,无障碍之城暖色图景正在乌鲁木齐市大地缓缓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