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陈彦仿 刘薇 图/受访者提供
“站在领奖台上,五星红旗升起,国歌奏响的时候,我的眼泪夺眶而出。”23日,17岁姑娘刘媛在电话中向记者谈起夺金时刻,依然激动不已。
第19届世界中学生运动会在法国当地时间5月20日举行,女子铅球比赛中,来自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9中学的刘媛,凭借16.55米的成绩,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金。为期四天的比赛中,中国代表团田径项目斩获3金1银1铜。
高个儿女生为投掷增肥
比赛结束两天了,刘媛的手机接连不断地收到祝贺的消息。她说,走上运动员这条路,练习投掷,是她感到最幸福的事。
2017年5月,刘媛即将小学毕业,乌鲁木齐市业余体校投掷教练沈南在全市小学毕业生中选苗。
“人群中,身高1.70米的她站在小学生中非常突出。”沈南说,当时她就叫住了这个只有50公斤的瘦高女生,做了几项简单测试。“爆发力强,短跑速度快,身体灵活度高”是沈南给刘媛的评价。很快,刘媛就收到了乌鲁木齐市业余体校投掷专业的录取通知书,但啥是投掷?刘媛当时有些懵。
“和刘媛一批的一共有六个孩子,他们平时白天上课,下午两节课后开始训练,让我非常感动的是孩子们很能吃苦,为了保证训练,又不落下课程,他们在课间写完作业,放学后一分钟都舍不得耽误,就往训练场跑。”沈南说。
每到放寒假,沈南就带着队员们前往位于连云港的投掷训练基地,这五年,刘媛缺席了家里的每一次年夜饭。她说:“春节不能回家,年夜饭都是和教练、队友一起吃。沈教练最不容易,二十出头的她带着十二三岁的我们,又当妈又当教练,真辛苦。我们励志要用好的成绩回馈祖国、家乡和教练。”
刘媛说,集体生活锻炼了他们的自理能力;日常训练培养了他们坚强的意志。
她把这种吃苦精神发扬在了学习和生活的每一处细节上。包括吃饭,刘媛都会逼着自己多吃。因为入队时体重不达标,刘媛总是要求自己多吃点、再多吃一点。五年来,这个爱美的女生为了投掷增重28公斤,现在的刘媛身高1.78米,体重78公斤。
“我的女儿每年都有很大的变化,这就是体育精神的魅力所在,让他们先成人再成才。我为有如此优秀的女儿感到骄傲和自豪。”刘媛的父亲刘福山说。
三伏天练铅球脖子都被烫破皮
在沈南的手机里,留存了许多孩子们训练的照片和视频,她翻出刘媛的照片如数家珍:“这是刘媛的手,磨破皮了还在坚持训练,我让她休息一下,她也不肯。这张照片是她在三伏天练铅球,脖子被烫烂还要继续训练。”
对于这些,刘媛很淡定:“作为一名体育运动员,我们的责任就是努力训练,为国争光,这些皮外伤,不算啥。”
看到女儿这些伤,刘福山既心疼又骄傲:“我曾问她能坚持下来吗?不行咱就不练了,好好读书。她却回答我,爸爸,既然选择了运动员这条道路,我就要走下去。我的女儿是好样的。”
成绩,是从一次次刻苦训练中要来的。从2018年至2021年,刘媛屡次刷新新疆青少年比赛和乌鲁木齐市中学生运动会铅球项目纪录,目前仍是该项目纪录的保持者。
在2021年举行的全国第十四届学生运动会上,刘媛获得了女子铅球和女子铁饼第四名的好成绩。
沈南说,刘媛认真刻苦的训练态度和扎实的身体素质,以及多年沉淀下来的基础,相信今后还能继续突破。
荣誉背后有体教融合的探索
“刘媛太厉害了!”“我太骄傲了,我和世界冠军是同班同学”当刘媛的捷报传入学校时,师生们沸腾了。
刘媛的成长之路,有天赋、有坚持,也与学校的体教融合探索分不开。
“在2018年以前,市级中学生运动会的田径项目上,我们学校几乎没有名次。”市第19中学党总支书记姜伟说,2018年学校开始探索体教融合,在确保开足开齐开好体育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校园体育活动与比赛,加大体育特长生的培养。
市第19中学从引入名师入手。2018年邀请市体育运动学校退休教师、投掷教练王建国,在学校成立了“王建国名师工作室”,每年遴选苗子,组建投掷队,配合训练时间制定专门的课程表,实现特色项目的学会、勤练、能赛。刘媛正是该校田径队的成员。
“学校以投掷项目为主,后续又组建长跑、短跑、跳高、跳远队伍。但能成为职业运动员的只是极少数,只有让教育兜住底,让体训队的孩子们未来有更多选择,才能消除学生和家长的后顾之忧。”姜伟说,为进一步打通优秀后备体育人才的成长和上升通道,市第19中学定期组织队员们外出比赛、集训,向高校推荐符合条件的、有体育特长的适龄学生。近五年来,学校已有4名学生达国家一级运动员,7名学生达国家二级运动员。每年都有学生“跑”进北京体育大学这样的高校。
姜伟说,刘媛是学校体教融合探索下的成果,对未来深度推进体教融合标准化、规范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希望未来在这样的模式下,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刘媛”,为更多学生提供广阔成长就业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