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靖——纸塑的历史及工艺
纸塑的历史悠久,世代相传,已有500多年历史。每个地区纸塑运用的文化内涵都包含了当时百姓的美好生活愿景和当时的风俗。比如“迎五路财神”、舞狮、祭祀祈求风调雨顺、生意红火,无论是统治阶级还是民间百姓的大型集会场所都能见到纸塑的踪影。
很多从事纸塑制作的民间艺人,将纸塑工艺应用于节庆舞龙醒狮、古典建筑设计窗棂、窗格等之中,发挥纸塑实用与艺术价值并存的特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很多艺术剧景的舞台效果,都是用纸塑来完成的。
纸塑技艺是用纸来塑造制作工艺品,因其轻便、可塑性强,不论是在日常装点、春节庆祝或是舞台道具上都能得到广泛运用。纸塑工艺主要是应用纸的柔韧可变形特质,集雕塑、制模、扎形、裱糊、绘画于一体的综合民间造型艺术,因外形主体为纸浆塑形,所以称为纸塑。纸塑作品从设计图纸、泥胎塑形、翻制模具、扎制框架、泡捣纸浆、将纸浆顺模具造型均匀按压、刷浆固型、晾晒取模、修模、粘贴材料、作品上色。按照设计的造型通过纸张塑造出来。待纸塑晾干,在表面制作肌理和着色处理达到想要的艺术效果。一件作品要花费一至两个月的时间。
杨波——新疆手工布鞋的工艺及价值
鞋的形象,在我国最早见于氏族社会时期的彩陶,现存最早的鞋是湖南长沙楚墓出土的一双用皮缝制的鞋。流传在新疆的手工布鞋制作技艺主要分布乌鲁木齐市、奎屯市、石河子市、伊宁市等农耕文化地区,一般以家族传承、师徒传承方式传承。乌鲁木齐市是新疆首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聚了一批优秀的布鞋制作艺人。乌鲁木齐市民族众多,各民族共同生产、生活,各种文化不断交融、交流、交往,受本地人口、民族、气候影响,布鞋工艺的选材、质地、表现形式、审美取向,在弘扬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逐渐形成新的流派和地域风格。
手工鞋制作技艺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在中原文化的影响下,新疆的制鞋历史也源远流长。新疆自清朝康熙以来,军屯、民屯进入新疆,随之许多优秀的内地工匠来到新疆,制鞋工艺在新疆极为发达,形成了具有既有中原文化内涵,又有地域特色的制鞋工艺,深受新疆各族群众喜爱,新疆手工制鞋工艺开始成熟。
后经历代艺人的努力,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新疆制鞋业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老字号品牌,制鞋工艺达到顶峰。到本世纪初,在工业化的冲击下,手工制鞋行业开始受到冲击,开始不断衰落。在2007年以后,新疆各地开始保护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政策的指引和扶持下,代表性传承人坚持传承技艺,并广招徒弟,将传统技艺发扬光大。
手工鞋是用布、皮革等原材料,制作成而成的千层底、皮底布面、皮底皮面等种类的鞋,主要有拉带鞋、元口鞋、方口鞋、大小舌头式鞋、驼峰单棉鞋、牛嵌鼻鞋,松紧鞋各种款式。我国制鞋历史悠久,新疆自古以来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加之盛产皮革的优势,制鞋的材料、制鞋工艺与内地相比,既相互影响,又有异同。
手工鞋制作技艺工艺严格、技术独特、选料考究、做工精细,靠口传心授方式传承,制作一双鞋要经过四十余道工序,五天时间完成,仅制作工具多达几十种之多。操作要领有“鞋底不差针,走线要挺实,鞋垫要风韵,绱鞋针脚齐”。其中多选用牛皮做底,用布、牛皮做帮,制成皮底皮面、皮底布面的鞋,新疆人俗称“干研掌子”。主要工序有准备袼褙、剪裁鞋帮、缝口嵌边、制作鞋底、敷里衬、绱鞋、烘烤。
手工鞋制作工艺独特、技艺高超、种类繁多、材料考究,并且工艺具有、文化价值、民俗价值、经济价值、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手工鞋制作技艺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开始走向定制,并形成固定的客户群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投身于工艺的传承中。手工鞋制作技艺,也随着时代发展进入了新时期,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呈现出新的传承、保护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