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发)
□ 本报记者 鹿 琳
记者近日在南京市建邺区江心洲街道采访,洲岛家园社区居民朱能翠亮出新身份——“微网格员”。她的“责任田”是芳华苑小区8—10栋,这里仅有152户,被称为“微网格”。
网格化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标配”。全省域划分12万个城乡网格,一般以300—500户为基本单元。今年以来,建邺区率先试点的“微网格”治理,网格覆盖面积仅相当于一般城市社区的一半,这在各地并不多见。网格为何“瘦身”?“微网格”带来哪些变化?
网格怎么划?
户数缩减约一半
“9栋是小户型,住户多数是租房的年轻人,8栋、10栋三代同堂的比较多。”58岁的朱能翠是土生土长的江心洲人,对自己“责任田”的情况了然于胸。
熟稔社区情况,是网格员的“基本功”。江苏自2017年在全国率先全省域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全省网格员每天平均上报数据6万余条,九成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在网格内就能得到处置和化解。
经多年实践,网格化成功将现代社会最小“治理单元”由社区细化为网格。但随着人员结构、治理内容的变化,网格化面临新挑战——
治理内容越来越庞杂。“最开始只有民政和综治功能,后来要承担环保、城管等各项工作,‘格子’里东西越装越多。尤其疫情防控以来,还增加人员转运、数据排查等多重临时性任务,网格员长时间处在高度紧张的应急响应状态。”一名基层网格员坦言,社区工作和网格事务“一肩挑”,事情太多太杂。
人手难跟上。建邺区南苑街道庐山社区人口超1.2万人,网格员仅12人;洲岛家园社区人口超1.1万人,网格员仅15人。一名网格员平均要服务千人左右,这在南京主城区是普遍现象。记者在基层采访了解到,近年来因疫情防控压力大,基层网格员出现不同程度的流失,新招募人员相对缺乏经验,难以在短时间内熟悉情况迅速上手。
“事多人少,基层网格‘压力山大’。”庐山社区党委书记车卫玲扎根基层数十年,她列举基层治理中诸多“无奈”——网格太“疏”,往往发现问题不够及时,解决问题效率不高;“格子”过大,老旧小区和高档小区人口结构不同,居民需求迥异,开展活动往往“顾此失彼”。
当“网格化”不再是新事务,系列网格难题如何破解?今年4月,建邺区以洲岛家园和庐山社区为试点,探索建立“微网格”治理新模式。这两个试点社区,一个涵盖新老小区、省直机关、科研院校等多种要素,一个是拆迁安置房片区,都面临多元治理问题。
“‘微网格’的核心是精‘减’细‘增’。”建邺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周严明介绍,“减”是指在年度新增社区划分新网格基础上,综合网格拟缩减10%,专属网格拟缩减10%。“增”是根据人口、商户、工作任务等要素,将每个网格细化为2—3个“微网格”,构建“网格长—专职网格员—微网格员”责任网络。
以洲岛家园为例,以前社区设置14个综合网格,另以辖区邻里中心、商超菜场等企事业单位为基本单元设立2个专属网格,一个综合网格平均约360户。“试点后,社区进一步细分治理单元,以150户左右为单位共划分47个‘微网格’,网格数量增近3倍,格均户数则缩减一半。”江心洲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汤靖说。
人从哪里来?
身边人管身边事
网格变小、数量变多,意味着要投入更多治理力量。“人从哪里来”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以往,南京有板块公开招录专职网格员,社工只承担条线行政事务,专职网格员则负责处理“格内”事。2021年南京市某区招聘全要素专职网格员公告显示,试用期工资每月3000元。试点“微网格”治理,网格数量将成倍增加,仅工资支出都是一笔庞大开支。
“财政兜底,不现实也行不通。”车卫玲坦言,专职网格员实行8小时工作制,8小时外的网格服务“断档”,比如疫情防控时夜间人员转运、节假日期间居民服务等。不少居民还认为,网格员也在“体制内”,交流起来有隔阂,彼此间没那么亲近。
可以说,“微网格员”怎么选,攸关试点成败。
“洲岛家园居民多为本岛拆迁农民,大家沾亲带故,熟人社会最好是熟人治理。”洲岛家园社区党委书记贺玲是“本岛媳妇”,她介绍,乡里乡亲一开口就能拉近距离,所以社区优先考虑乡贤邻里。朱能翠是洲泰村红光一队的村民,年轻时候卖过菜、贩过水产,对岛上人头很熟,除去租户,她对“责任田”里的居民,认识的占八成,特别熟悉的占四成。悦江苑10栋、11栋、13栋“微网格员”张国莲以前做过白鹭村信息员,家家户户什么情况能摸个大概。
南苑街道思园、吉庆家园两个小区曾因疫情封闭管理,其间居民朝夕相处、睦邻共助,小区还涌现一大批积极分子,在小区微信群里“一呼百应”。“疫情防控为基层治理格局带来新变化,‘居民积极分子’是一支重要新生力量。”南苑街道党工委书记郭震环说,发挥亲邻里、知民情优势,庐山社区选聘居民积极分子、机关退休人员、物业管理人员等组成“微网格员”队伍,担当社区与居民间沟通的桥梁。
“两个试点社区选聘的‘微网格员’,都来自群众、服务群众,让身边人管身边事。”周严明介绍,“微网格员”承担疫情防控、信息采集等5类10项正面工作清单,执行“不统一时间、不固定点位、不常态坐班”的“三不”弹性工作制。生活在本网格中的“微网格员”队伍,根据居民需求有事即上岗,同时又是社区的“千里眼”“顺风耳”,居民由被服务者变成基层社会治理的参与者、共治人。
在“微网格”里,为居民服务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南苑街道整合政法网格员、下沉机关干部、法律顾问等融入“微网格”的同时,还在探索楼宇专属网格力量参与小区综合网格治理,动员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广大群众多元共治。
发挥什么作用?
“润滑”社区和居民
8月20日上午8时许,洲岛家园邻里中心楼外,十多位居民在排队等待核酸检测,有居民抱怨:“大热天查什么核酸?!”协助维持秩序的“微网格员”鲁世福接话,“天这么热,医护人员还穿着防护服呢,社区准备了清凉用品,要相互理解啊。”
老鲁一开口,居民纷纷表示“社区不容易”“我们好好配合”。
贺玲说,搞基层工作,居民不理解甚至出口讽刺是家常便饭。“微网格员”本身就是居民,几句公道话一讲,大家心气就顺了。
“微网格员”的“润滑”作用逐渐显现。在拆迁安置小区,楼道杂物堆放、随手乱扔等问题曾让人头疼,洲岛家园新一轮楼道杂物整治中,“微网格员”陪同物业一起串门,拉家常、忆过往、讲道理,居民当场表态马上清理;在高档商品房小区,居民来自五湖四海,有人甚至连社区在哪儿都不知道,“微网格员”主动摸需求,信息汇总后社区“量身定制”个性化服务。上个月,庐山社区举办“清凉一夏泳池泡泡趴”人气火爆,居民与社区、居民与居民之间更加亲近。
试点实践中,“微网格”进一步“织密”服务网。庐山社区靠近金陵中学附属初中、附属小学,寒暑假前后人员每天都变。“以往门一关,住户情况根本无从知晓。”庐山社区事务服务中心主任刘文龙说,“微网格员”上岗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走访,人员底数每周动态更新、每季度汇总。底数彻底摸清,社区治理更高效,庐山社区中高风险地区返宁人员动态摸排率达100%。
在记者“潜水”的洲岛家园芳华苑8号网格微信群,大件垃圾怎么处理、出差回宁什么政策等,居民直接在群里“要答案”。楼道灯泡坏了、单元门口有垃圾等问题,也直接在群里反映。近日,朱能翠收到一个“特殊”请求——9栋租户黄灿马上要搬新家,询问能不能继续留在网格群里,“一是舍不得邻里情,还因经常出差,总能在群里看到疫情防控的最新政策,很方便。”
试点能否扩面?
关键要能“解决问题”
“网格做小有利于治理力量集成,服务落实落细。”省社科院社会政策所所长张春龙分析,当下基层治理普遍存在网格管理粗放、一线力量不足、网格员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微网格”能否复制推广成为网格化“升级版”,关键看能否精准高效解决这些问题。“微网格”的划分也应根据居民需求和区域情况因地制宜。
记者采访发现,尽管网格员的主要职责在“发现问题”,但不少问题“向上”反馈后,转了一圈又“下放”到社区,要求网格员解决。比如老小区普遍存在的“飞线”充电,有网格员反映上报过多次,得到的回复都是安装充电桩要走流程,让继续“劝劝居民”。问题发现越多,意味着工作量越大,部分网格员面对棘手问题时选择“瞒而不报”。业内人士认为,在试点过程中,“微网格”主要做“加法”,把网眼“织”得更密,加强了发现问题、服务居民的力量,但解决问题的机制尤其是超出社区能力的问题怎么解决,还需进一步完善。
“网格化社会治理的目标,是要实现服务与管理不留空缺、更加精准,并将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南京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院执行院长邹农俭认为,网格化治理是相对专业的事情,不能仅凭居民的志愿精神,还需具备一定专业素养。在实际操作中,基层治理应以专职网格员为主,“微网格员”作为补充,“微网格员”如何考核、如何管理等问题也应在实践中继续探索。
基层开展试点的同时,顶层设计也在深化。今年初,省委政法委提出实施“精网微格”4.0工程。8月26日,南京市出台《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强化群众自治,推进“精网微格”工程。预计三季度末,南京全市“微网格”将划分完毕。
“‘精网微格’实现了管理单元更小、服务效能更高,推动了基层治理和服务向最末端延伸,切实夯实了基层基础。”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任克强建议,基层社会治理还应更广泛发动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不断优化“身边人”融入“微网格”治理的模式,从而构建守望相助、和合共生、充满活力的网格治理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