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细细的绣针带着彩色丝线,在布面上穿梭飞旋,犹如优雅的舞蹈……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爱新色里镇乌珠牛录村刺绣艺人布云秀手中,各式各样的刺绣作品栩栩如生。
11月24日,布云秀正忙着绣一幅新作,理线、穿针、落针……“以前刺绣是为了生活,现在是一种享受。”丝线在布云秀手中若行云流水。
布云秀(左)在位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爱新色里镇乌珠牛录村的工作室里与徒弟一起创作刺绣(11月24日摄)。(摄影:永海)
国际比赛获金奖
今年53岁的布云秀,是乌珠牛录村的一名听力残疾人,今年3月在法国举行的第十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上,她获得了刺绣类金奖。“我没想过能获奖。可心底又盼着获奖,想为家乡争光,也想让大家看到我的努力。”布云秀说。
在布云秀的桌子上摆放着她的参赛作品。“比赛对绣法、颜色都有严格的标准,作品就是要用指定的20种针法进行刺绣,发挥的空间被严格控制。”布云秀介绍,除了比赛的指定动作,她还运用了哈萨克族刺绣、锡伯族刺绣、苏绣等6种不同的针法。
“你们猜,这是干什么用的?”布云秀边说边拿出两个蓝色的大书夹,“可别小看它们,比赛时派上了大用处。”原来,比赛现场每个参赛选手只有一个小绣绷。习惯双手刺绣的他们,没有辅助工具,只能靠单手刺绣,不仅浪费时间,还会影响发挥。
参赛前,布云秀与上届冠军进行了沟通,特地准备了一块砖块压在绣布上,可砖块无法带进赛场。新疆工艺美术大师钱美荣了解后,便为其寻找更合适的替代物,于是就有了大书夹。
“别看它只是个小物件,夹住作品的上端,就可以用双手进行刺绣。”布云秀边演示边说。
提起获奖,布云秀谦虚地说:“我能获奖,因为我身后有个强大的团队,还有各级政府的支持。从集训、办理签证到赛前做心理辅导,我的每一步都有大家的功劳。”
自接到第十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参赛通知后,布云秀就在钱美荣的指导下进入集训。布云秀说:“在乌鲁木齐集训时,钱美荣老师每天都会督促我训练,给我进行指导。虽然每天起早贪黑训练很辛苦,但一切都是值得的。”
系统学习刺绣技术
布云秀第一时间将比赛结果告诉了所有给她提供过帮助的人。“冠军”,说出这两个字时,布云秀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没想到她真的拿着冠军回来了,我为妻子感到骄傲!”布云秀的丈夫陈亭录感慨万千。
陈亭录与布云秀都是乌珠牛录村村民。两人是高中同学,刚结婚不久,一次疾病导致布云秀的左耳失聪,但这并没有浇灭布云秀学刺绣的热情。
陈亭录说,上学时布云秀就爱好缝纫,婚后他的衣服都是布云秀手工做的,平日一有空她就去跟着镇里的刺绣师傅学习锡伯族刺绣。
“我记得小时候,村里女性都会刺绣,有锡伯族刺绣、哈萨克族刺绣。那时候,我就拿笔在家里的枕头上画画,嚷着找妈妈要一些布料,然后裁裁剪剪。”布云秀回忆,成年后,她依然保持着对刺绣的强烈兴趣,并不断向镇里的锡伯族刺绣师傅求教。
2009年,得知爱新色里镇要举办刺绣培训班,布云秀第一时间报了名,这是她第一次系统学习刺绣技术。2010年,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专门从江苏省苏州市聘请刺绣老师进行培训,布云秀看到苏州刺绣老师的技艺精湛,产生了自费去苏州学习刺绣技术的想法。
在布云秀家墙上,挂着一幅她用苏绣绣的两只生动可爱的大熊猫。“这是我刚学会苏绣时绣的,当时就觉得苏绣太传神了,活灵活现,我一眼就喜欢上了。”布云秀说。
“当时我们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好,儿子13岁、女儿只有5岁。但是她对刺绣的喜欢到了痴迷的程度,晚上戴着头灯都要钻研刺绣技术,她这么喜欢刺绣,我必须全力支持她。”陈亭录说。
在苏州学习的7个月里,布云秀租住在一间简陋的房子里,即使条件艰苦,布云秀依旧没有放弃梦想。
让刺绣作品有更大市场
经过长期摸索,布云秀的刺绣技术有了质的飞跃。2014年8月,她在第四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刺绣专业第二名;2015年7月,她在第五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刺绣项目三等奖;2017年3月,她参加第52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获得“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铜奖;2018年被评为新疆工艺美术大师;2020年被评为锡伯族刺绣伊犁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22年7月,她在第十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国内选拔赛中获刺绣项目第二名。
布云秀说:“虽然我拿过很多奖项,可都是第二、第三名,这是第一次拿第一名,而且是国际奖项。”
采访期间,布云秀指了指耳朵说:“戴了政府免费配发的助听器,不影响交流。”她坦言,因为自己得到了很多支持,才能专心做自己喜爱的事。“不论是在国内国际参赛,还是建立布云秀工作室,都是各级残疾人联合会出资出力,我很感激。”她说。
自2020年被评为锡伯族刺绣伊犁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以来,布云秀用更多时间走进校园、走进培训班,向学生、村民等传授刺绣技艺,她还帮助徒弟出售刺绣作品。“刺绣作品有了更大的市场,徒弟获得收益,刺绣技艺得到认可和传播,我就觉得很满足。”布云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