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在沙湾市老沙湾镇十坪口新村里,有这样一位孝敬老人的好儿媳,她温柔贤惠、体贴爱家,二十几年来与婆婆相处和睦,深受乡亲邻里称赞,她就是——徐秀红。
徐秀红,1975年出生在沙湾市四道河子镇新地村一个地道的农民家庭,父母老实淳朴、厚道正直,她自幼就是一个懂事乖巧、善解人意、尊老爱幼、和蔼可亲的女孩。1999年徐秀红和比她大6岁的土中海结为夫妻,定居在老沙湾镇十坪口村。
徐秀红的婆婆王文玉也是地道的农民,当时63岁,纯朴热情、待人和善、性格开朗随和,婆媳关系相处融洽。婚后尽管家境贫寒,但是家庭关系很和睦。婆婆王文玉身体不好,徐秀红十分孝顺并精心照料婆婆的衣食起居。
2017的年秋天,一直体弱多病的婆婆王文玉明显感到身体不适,去医院诊治诊断为脑梗,这给本身贫寒的家庭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婆婆王文玉不想拖累儿女,想要放弃治疗时,徐秀红安慰婆婆,并和丈夫商定,决定凑钱给婆婆治病,还亲自陪婆婆去医院住院治疗。
“妈,起来我给您捶捶背,帮您活动活动,中午想吃啥就告诉我,我给您做。”徐秀红每日一早便来到婆婆床边,给老人送来早餐,帮助老人擦身,关注老人的身体状况。
自2017年婆婆王文玉被诊断脑梗时,至今已七个年头,徐秀红一直待在婆婆身边,无微不至地照顾,脑梗经常会不舒服,经常得去住院,住院出院是一年当中时有的事,徐秀红从不言弃。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王文玉却是久病床前有孝媳。当初,徐秀红既要服侍婆婆,又要干地里农活,她不得不天未亮就起床,做好饭菜送到婆婆手上,然后出早工,晚上要收拾家务、农田活干完才入睡,她起早贪黑,披星戴月,任劳任怨,毫无怨言。
早起做早餐、打扫房屋、晾洗衣物……这是徐秀红每天必做的事。病情严重之时,徐秀红还不分昼夜地守护在婆婆的病床前,喂水、喂饭、喂药,擦身,打扫房间……一天给婆婆换洗两三次衣物和床上用品是常有的事,她每天忙完家务后要很晚才能休息。多年的辛苦操劳让49岁的她显得苍老和憔悴,她多年来勤俭持家、无怨无悔地服侍卧病在床的婆婆,是村上出名了的“好媳妇”。
起初,有人对她待婆婆太好的行为不理解。缘于当初徐秀红刚嫁入家门时,婆婆并不看好这位儿媳,但乐观开朗的徐秀红却说:“我只是尽了自己赡养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做好自己的本分,相信做好就有好报,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名平凡而不普通的农村妇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当地起了尊老敬老的模范带头作用,其任劳任怨、孝敬老人的举动在当地被传为佳话,她的孝心深深打动了婆婆,赢得了众人的认可。
“多亏了我的好儿媳,像自家女儿一样待我,是我的福气。”婆婆王文玉便说,现在自己被照顾得很好。在婆婆王文玉的眼里,徐秀红不仅是一位好儿媳,更像是一位好“女儿”。
徐秀红用一颗孝心温暖着婆婆的心,她无微不至照顾婆婆的事迹在全村传为佳话影响着周围的人,她用孝心诠释了中华民族敬老的传统美德,她说“能为老人尽孝,再苦再累,都要坚持下去。”徐秀红用实际行动传承着最淳朴的家庭美德,传播着孝老爱亲的正能量。